今天看到這則新聞,忍不住又想要跟大家討論一下所謂的"栽培":


 


================================


【聯合報╱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


明星爸媽栽培小孩不遺餘力,


陽帆的孩子讀外國學校,下課後補各類學校科目和才藝班,


每年光是教育和才藝費就高達250萬元。


陽帆的兒子12歲、女兒10歲,他說,小孩下課得補英、日、西班牙文、國文、數學等,還有小提琴、大提琴、長笛、溜冰和籃球等才藝課要上,課程表比藝人通告還滿,


陽帆笑說:「小朋友完全不會累,他們體力好像永遠用不完,假日還要帶他們出去走一走。」


陽帆解釋,老婆小時候就被岳父、岳母這樣栽培,因此對小孩教育格外用心。Julie說:「希望女兒將來讀音樂系、兒子念建築系,現在就是往專門科目栽培他們。」


 


================================


 


 


一般美國的大學生,一直要到大三才會開始接觸所謂的專業科目,有些學生甚至到了大三才選擇要念什麼科系, 為什麼我們要規劃一個10歲的孩子將來該走什麼路?


小弟高中念理組,但是大學聯考時,國文一科的分數多於數學物理化學的總和,大學混了四年的化工,最後出國念的是教育.


我想說的是台灣的教育沒能讓孩子了解自己到底對什麼有興趣,而許多家長也只是一昧的把孩子往自己的期望推而忽略的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


一個被逼著去念醫學院的孩子或許會是一個稱職的醫生,但是他的熱忱絕對比真正對醫學有興趣的孩子來的低.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菁英教育這麼失敗!


 


我不反對孩子去上才藝課,因為你不去接觸這些刺激,你也不會對這些事產生興趣,


但是真的有必要把時間全部排滿嗎?


表面上看起來這對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很用心,其實這根本是亂槍打鳥!


真正用心的父母是應該要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小朋友真正有興趣的東西是什麼,


然後再讓他們適時適量的去接受這些課程,


其中父母的參與也是很重要的!


就拿學語文來說,上了西班牙文課回來做,做父母的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分享學到的東西,


就算沒有那個環境讓他天天講西語,


至少你們親子間的互動讓這堂課不至於淪為只是一堂殺時間的才藝課!


 


如果你有能力一年花250萬在孩子身上, 恭喜你有一個優渥的環境!


但是這叫做"用心"栽培孩子的父母? 我持保留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manotw9703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